九年級(1)班的鄧麗明說:“同學之間都能做到互相幫助、團結友愛,見到老師、長輩會主動問好。在校園里不大聲喧鬧、嬉戲,進出校門、就餐都井然有序?!?/div>
“學校倡議學生養成節約的好習慣,老師經常教育學生在進餐時吃多少打多少。不少學生還在用餐完畢后,主動將光盤展示給老師看?!?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李如婧說。
“小小海藤花,一起把手拉,快樂在大海邊,學海寬無涯……”該校校長林輝爵告訴記者,每天早上,校園的廣播里都會播放校歌《做好祖國小花朵》,激勵學生,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林輝爵還說,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人人爭當小小志愿者,成為環境衛生員、圖書館小管理員、校園廣播員,去敬老院獻愛心、到海邊清潔垃圾……踐行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止。
不僅如此,該校還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動力,引導學生積極向上,講文明、樹新風。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和德育體系建設中,將其融入學校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自建校以來,先后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學?!钡葮s譽稱號。
多年來,該校著力推進綠色美麗校園建設,民族教育展室、民族文化長廊、京族雕塑、海韻涂鴉舞臺等文化建筑一應俱全,校園充滿了京族特色。
由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捐建的青少年科學工作樓矗立于學校操場旁邊。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初中部物理老師何乾經常帶領學生制作有趣實用的科技作品?!?1月,我們學校有3個科技創新作品入圍了‘中學科技館在行動’的活動?!焙吻χf。
近年來,該校開展“道德講堂教育”“京族文化傳承教育”“科普創新教育”“京校好少年”等系統教育活動,將民族團結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感受民族精神的熏陶。
該校辦公室主任施維銘說:“我們從小學到初中,每個班都開設有京語、竹杠舞、京族歌舞、高腳罾等具有京族特色的文化課程。同時,還邀請到蘇春發、蘇維芳等京族文化傳承人教學生彈奏獨弦琴和學習喃字,讓優秀的京族傳統文化得以屆屆傳承、源遠流長?!?/div>
每天下午文化課下課后,大家總能聽到校內的廣西未成年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里傳出動聽的聲音,那是學生們在練習彈奏獨弦琴,琴聲清雅和美,縈繞整個校園。
學生在彈奏獨弦琴。